网站首页>> 党建工作 >> 新闻内容

深化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边疆

——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

发布时间 :2021-10-11

来源:黑龙江省民宗委

一、坚持多措并举,全面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

成立了由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,在区委统战部设立创建办公室,牵头制定了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工作方案》等一系列方案,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牵动、集中推进,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。在完成“规定动作”的同时,创新“自选动作”,采取“6+N”模式,进一步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面,实现了广参与、全覆盖,有效引导各族群众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,形成了一系列具有“时代特征、龙江特色、爱辉特点”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,促进了全区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。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,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,并采取发放宣传单、悬挂条幅、报纸、网络、电视、广播等媒体作用,开展全方位、无死角宣传,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。坚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科右前旗、俄布市、腾达区等十余个民族地区考察,为全区干部订阅民族团结杂志、民族报,学习借鉴各种好经验好做法。邀请国家民委、民族团结杂志、中央民族歌舞团领导到爱辉区调研指导少数民族发展建设,对全区干部进行专题辅导讲座,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
二、注重实效,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目标

(一)传承民族文化,注重交流互鉴,多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。充分认识文化认同对促进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,在深度保护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,借助爱辉区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“两国一城”优势,打造两国民族文化交流互动前沿阵地。切实发挥“一带一路”对俄文化交流引领作用,与俄阿州腾达区、雅库茨克市古宾区建立了交流互访机制。建立民俗人才信息档案,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个,建成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,改造升级鄂伦春岭上人博物馆,浓缩民族狩猎史、采集文明和手工艺传承于一体。每年开设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语言、歌舞、桦树皮镶嵌画、兽皮制作“手口相传”培训班,进行狍皮、桦皮、剪纸等手工技艺传授,组织瑷珲上元节、古伦木沓节、库木勒节等民俗节庆活动,边疆民族文化实现汇聚交融。注重民族文艺团体和人才培养,创作编排民族特色节目50余个;中央民族歌舞团、黑龙江省民族歌舞团先后走进边城爱辉,高水平展现民族文化魅力,有效促进了边疆民族文化发展。

(二)打造优势产业,培育民族经济,民族群众收入水平稳步增加。把产业培育作为拉动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的重要引擎,扶持鼓励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,2019年少数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51元,同比增长3.1%,收入水平逐年提升。以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创建为牵动,在瑷珲镇沿黑龙江线,建设“一带、三区、四社、九品”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,规范化种植金莲花500亩、栽培温室草莓3.5万平方米。依托新生鄂伦春族乡丰富的水草资源和独特的狩猎文化,发展鄂伦春马、野猪等特色养殖,村民入股成立了旅游公司,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。今年结合全省第三节旅发大会召开,围绕“一个核心景区、一条花海景观带、三个观摩点、四条黄金线路”的旅游发展思路,重点实施外三道沟满族村整体提升及知青民宿项目、新生鄂伦春族乡游客服务中心等60个项目,规划总投资2.379亿元,打造全域旅游、全景旅游业态。经努力发展建设,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,爱辉区成功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知青文化旅游胜地。

(三)完善基础建设,优化人居环境,民族地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。聚焦少数民族村屯路况差出行难、农业设施薄弱、村屯环境杂乱等诸多制约瓶颈,坚持“优先规划、重点投入”思路,有针对性、计划性的逐步改善。三年来,在民族乡村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8个,惠及各族群众万人以上。实施了三次大规模鄂伦春族新区建设和旧房改造,建成新居25栋50户,供鄂伦春族群众免费居住。以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为契机,建设富拉尔基南迁广场、黑龙江畔第一包——“艾浑斡包”,在坤河达斡尔族村、富拉尔基达斡尔族村等少数民族村镶嵌民族特色标志,民族乡村面貌明显改善。结合少数民族贫困户实际,制定精准脱贫台账、时间表和路线图,变“送餐式”扶贫为“点餐式”扶贫,率先实施西沟达斡尔族村、红旗达斡尔族村等7个少数民族村整村推进项目,占全区扶贫整村推进项目50%,少数民族贫困户率先实现全部脱贫。目前,全区民族乡村道路通畅、通邮、通讯和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到了100%,客运交通站点实现了全覆盖。

(四)发展社会事业,增强保障能力,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。坚持民生至上理念,统筹推进教育卫生、医疗就业、社会保障发展,努力让民族地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。持续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,挂牌成立了民族中小学,在新建和改扩建以及完善教育设施的基础上,又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风雨教室和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。大力改善民族医疗条件,实施了民族乡村卫生院、卫生室改造提升工程,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,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目标;农村群众到区级医院就诊住院床位费、辅助检查费减免10%。提高保障水平,对一批“五保户”和困难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等等。一系列有力举措,促进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改善。

三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启示

一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。爱辉区坚持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,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年,建立了长期、系统的创建体系,为各项民族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二是突出发展民族经济。经济发展是提高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。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优势,为发展特色畜牧养殖、绿色农产品开发、旅游产业培育等,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。三是优先改善和保障民生。爱辉区从各族群众最关心、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,大力加强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,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,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不断把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的要求落到实处。四是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。爱辉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、特殊的地理位置,促使长期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互相交往、相互影响、互相依存,为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新型民族关系形成创造了条件。